基本信息
- 原书名:Everyday Heroes of the Quality Movement: From Taylor to Deming-The Journey to Higher Productivity
- 原出版社: Dorset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插图】

编辑推荐
本书的故事正在你身边发生!通过本书可以很轻松地了解戴明的理念。
作译者
戴安娜·雷诺·鲁姆是一名记者,撰写了一系列题材广泛的反映社会问题的文章,作品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发表。
目录
推荐序二
前言
绪论
第1章 一线管理者的故事:毅力的问题
从一线管理者的故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万达未获赏识的成就
认识和现实
领导力不是游戏
第2章 采购员的故事:向协议说再见
从采购员的故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哪种系统:复杂的还是线性的
找替罪羊并不能改变什么
让预测真正为企业发挥作用
向协议说再见: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关系
第3章 研发人员的故事:以退为进
从研发人员的故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过高的复杂度会伤害企业的每个系统
被当做了艺术品的产品
信息的作用
前言
目前,大多数公司还是在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作。但是,20世纪初推出的这个理论,早已不足以应对现在各种全新的挑战了。泰勒为教会我们如何建立一个完成重复任务的系统做出了许多贡献,使美国工业的生产力和效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泰勒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是最佳的了。
但戴明指出所有的系统都有缺陷,我们应该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发现并排除这些缺陷,从而不断改善我们的系统。这个观点真的这样重要吗?没错!为了使公司具备竞争力,我们必须理解泰勒和戴明的理论之间的差别,并作出相应的改变。
本书的灵感起源于1974年,当时Sidney Fembach博士聘用我,要求我将统计学思想运用到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的操作中去。当时计算机中心的大型计算机的可靠性出了些问题。(Fembach博土曾在1944年听过戴明博士的课,懂得即使是一个庞大的中心也能通过正确运用简单的统计学工具来控制。)
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们运用的方法是完全按照戴明博士的论文所讲述的理论进行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可靠性随着每套措施的实施而得到了提高,我们还在第一年中取得了超过投资干倍的收益。戴明博士的理论应验了,但很多人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Lawrence Livermore项目之后的15年里,我见证了很多以绩效改良为目的的试验,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并越来越紧迫地感到应该将戴明博士的观点推广给更多人,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他的理念。因此,就有了本书,在本书的6个故事中,我将展示当理论遇到实际问题时所发生的一切。每个故事的结尾语都讨论了事件背后的原理并强调其中所取得的教训。在其中读者将会大致了解改变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改变完成后会带来的好处。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还将逐渐了解戴明理论,这个理论在这些改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佩里·格卢克曼
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尔托斯
序言
如果你只告诉我,我的工作内容是擦这张桌子,而没有告诉我擦桌子的目的和作用,那么我就不会知道在我擦完这张桌子后,它会被用来做什么。即使你递给我热水、肥皂、刷子和抹布,我仍会觉得迷茫,不知道应该如何来擦这张桌子。是要把它擦干净后在上面用餐吗?如果是那样,那么现在就足够干净了,简单擦一擦就可以交差。但是,如果是想用它来做手术台,那就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清洗工作:桌面、桌底、桌腿都要清洗;每个地方都要清洗两遍,并且要用滚烫.的热水。
有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就曾告诉过我,如果她能知道程序的用途是什么,她或许会做得更好,而且还能少犯错误。但是,"工作规则没有告诉我那些我需要知道的信息,"她抱怨道。
根据工作流程图,我们可以把整个工作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工作进入某个阶段,然后改变状态,再接着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顾客",也就是自己的下一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将把产品或服务交给最终顾客,既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人。这些不同的阶段通常不是单个的、独立的活动,它们必须相互协调,从而使得整个过程获得最佳绩效。这些阶段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过程。每个活动、每项工作都是过程的一部分。工作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过程的目标。
整个过程必须经过有效管理来获得最佳成果,使得大家所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获得回报。每项工作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提高其对所在过程的了解,他也有义务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的同事,最好是作书面纪录。这样即使他离开了,他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不会随之丢失。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不善于积累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凡事从头开始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通过资源优化和通力合作来克服可悲的"非此处发明综合症"(not invented here,NIH)。
这本书以妙趣横生的文字介绍了在领导力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我很高兴能为此书作序,并借此机会向作者表达我对本书的欣赏,以及对他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的由衷感谢。
爱德华·戴明(W.Edwards Deming)
于华盛顿
第一次见到佩里·格卢克曼时,他正弯着腰,像是头晕或胃疼。当他直起身子后,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他个子很高,蓄着戴克式的胡子,稀疏的卷发。我是在拜读了他的这本著作之后,同他联系的,并受邀前去旁听了一次他给湾区戴明用户组的讲座。这次会面使我受益匪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一直在不断地了解和研究爱德华·戴明的科学理念。截至我和佩里见面之时,我曾参加过两次戴明博士的四天研讨会;旁听过他在纽约大学的讲课;参加一次他的咨询顾问旅程;并且还经常通过电话和信件与他交换想法。大部分由戴明撰写的或关于他的书籍或资料都被收集到我的书架上。我自认为,对于戴明的科学理念,即使算不上专家,也至少非常熟悉。
但我没有想到,会有人能够对戴明的观点及其出处进行如此深入的分析。我也没有想到佩里通过睿智的研究,发现了当今管理模式的根源和缺陷。
那次讲座的主题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被戴明称为"深刻知识体系"的四项基础内容之一。佩里剖析了认识论学者克拉伦斯·刘易斯和物理学家珀西·布里奇曼的观点。这两个人都曾对戴明有很大的影响--但两者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尽管他们曾是哈佛同窗。
佩里·格卢克曼对戴明理念的理解远在大多数人之上。他所有的工作都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那就是:尽可能地将戴明的思想传达给更多的人,尤其是管理者。佩里自己的咨询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而你面前的这本书则是第二步。这本书并不是在重复叙述戴明本人的观点,或翻来覆去地讲述戴明的生平故事,以及他和客户的工作内容等。而是力图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来阐述。为此,它将戴明的思想与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思想进行比较。在20世纪早期,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是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另外,这本书力图用一种简洁易懂的表达方式诠释这些理念。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佩里采用寓言式的方式来讲授这些理念。
寓言故事运用叙述方法来说明应该遵守或摒弃某个原则。只有理解了故事的内涵,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并从中受益。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建议你至少把这本书中的6个故事阅读两遍。读第二遍时要慢一点,边读还应该边问自己:"佩里为什么要说这些事?"。
这些故事都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尽管其中的人名和公司名称都已被改头换面,但你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和同事的影子。阅读这样的文章,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趁此验证自己的经历。通过阅读每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你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佩里所教授的原则。
佩里是一名统计学家,却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日常生活很少能造就出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这里的每篇故事都有一位英雄,一位通过遵守合理原则而做出优秀或杰出工作的人。惟一遗憾的是,也许这些行为太过杰出了,以至于佩里需要将原则放回到实际的日常环境中进行阐述,以避免这些杰出成就与实际活动之间的脱节。
人们总是对成功故事和胜利着迷,却不知道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我们就会从错误或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下次做得更好。在本书中,你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在企业运作中并不总是成功,但是他们从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有了这一点,再加上其他一些个人因素,这些故事中的每位英雄都成了他人效仿的榜样。最后一个故事显然是一篇自传,给管理顾问们提出了全新的整体要求,以及他们需要遵守的原则。
我当初误以为佩里患的是胃病,但他后来被诊断为癌症。他在手术后必须卧床,而且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撰写了第三本书--《戴明的深刻变革》(Deming's Profound Chanfes),该书更全面地叙述了戴明的科学理念。我是该书的合著者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佩里都一直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勇气和恒心。这一切都是那些试图在管理上有所自我突破的人必须具备的。有些人,因为自己个人取得的"成功",而不愿公司发生任何改变,反对管理上的改进。要想自我突破,他们就必须具有毅力、勇气和恒心!
佩里·格卢克曼是一位优雅的绅土和优秀的教师。我热诚地希望他的遗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实现我们迫切需要的改进和突破。请认真阅读本书,享受它给你带来的乐趣,认真地加以研习,和你的朋友讨论,一起分享。
肯·德拉维涅(Ken Delav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