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

编辑推荐
让自我管理成为习惯,引爆组织绩效增长引擎
央企人力资源工作10年经验积淀
员工价值提升必读本
内容简介
目录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第1章重塑自我的起点:调整心态
1.1什么影响了职业心态
1.2良好的职业心态忌讳四种心理
1.3用健康的心态品味人生
1.4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有好心态
第2章发挥优势的关键:聚焦注意力
2.1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
2.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注意力
2.3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
2.4聚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3章创造价值的基础:提升能力
3.1知识型员工及其能力特点
3.2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能力分类
3.3知识型员工的能力锁定
3.4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能力建设
3.5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前言
事实上,自我管理不是可望不可即的高深理论,而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炼的过程,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唤醒、激活我们自己,从首席执行官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做事情。
本书是在我多年撰写的文章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手记。但与一般的手记不同的是,我选择了职业人激活自我管理的8个方面的专题,力求本书的系统性。对于每一个专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基本按照对概念的理解、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高层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国有企业管理等几个部分讨论。每章都自成体系,全书也不失系统性,力求与其他类似的书籍有所不同。
本书以“心态”开头,因为我一直认为:心态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改变命运、决定成败、重塑自我的先决条件是调整心态。在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很多时间里,都是在解决员工的心态问题。也看了很多讲积极心态、阳光心态的文献,深深地感到心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思考和诠释。
本书第2~7章,分别讨论的是注意力、能力、责任、沟通、团队和风险,这6个问题无疑是职业人自我管理的基本问题、重要问题、永恒问题,也是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尽管相关的书籍、文章很多,但我还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工作体会,从自己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诠释这些每一位职业人几乎天天都用到的词汇。书中很多章节本身就是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只是一家之言,难免有不当之处,仅希望与大家分享。
本书的最后一章讨论了“意义”。这源于我撰写的一篇随笔——春节的意义。后来,我开始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思考了“经典著作的意义”;作为一个管理工作者,思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依照我自己在管理实践中的体验,本书的8章内容也是需要知识型员工、高层管理者有效激活自我管理的8个方面:调整心态、聚焦注意力、提升能力、承担责任、强化沟通、融入团队、规避风险和追寻意义。这8个方面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米”字图,如图0-1所示。这8个方面的修炼,两两对应,有4对对应关系,按照个体-群体、隐性-显性构成4个象限。调整心态与强化沟通相辅相成,调整心态是个体内心的自我修炼,而强化沟通是群体中心与心的交融;聚焦注意力与融入团队相辅相成,聚焦注意力是个体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融入团队是群体的集中优势、分工协作;提升能力与规避风险相辅相成,提升能力是显性的,越多、越大,则越好,规避风险是隐性的,越少、越小,则越好;承担责任与追寻意义相辅相成,明确责任、承担责任是群体的共识和努力,追寻意义是个体的思考和品味。
图0-1自我修炼“米”字图
职业人特别是知识型员工越来越需要自我管理,才能承担起贡献社会的责任。知识型员工所在组织的变革速度越来越快;没有一个组织能够承担起知识型员工个人发展的全部责任,可能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寿命比组织寿命要长得多。越来越多的有着高学历的精英成为知识型员工的上司,他们高度的专业思维,使得知识型员工不能期望他们如长如兄一样关爱自己的未来。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组织内帮助你平步青云的梯子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更像是葡萄藤,知识型员工需要使用自己的砍刀。
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首先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病态的心理既是缠绕自身的病魔,也是干扰甚至是伤害别人的恶鬼,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切无从谈起。社会上的诱惑很多,知识型员工的期望也很多,欲望无限但资源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因此,必须集中注意力,聚焦关键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知识型员工能力的提升速度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组织的要求,必将难逃被淘汰的厄运。责任再也不是一个“单义词汇”,而是一个与权力、能力、绩效等连在一起的“复合词汇”,知识型员工有所成就、有所贡献、有所发展的前提是责任感、负责任、承担责任,是不断强化的责任心。组织中的分工越来越细,如果知识型员工不主动沟通,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贡献是什么,也就无法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高度的专业化知识对知识型员工提出了融入团队的新要求,没有团队协作,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的人几乎没有,因此,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是知识型员工必备的能力。在勇往直前的同时,也需要看看脚下是否有“地雷”,避开风险是最经济的办法;否则,一切努力、一切成果有可能归零。最后,知识型员工需要思考工作、生活的意义,意义是生活的核心,意义的追问发人深省、意味无穷;追寻意义是一种智慧,一种把握方向的智慧。
这就是我对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的8个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当然,这8个方面的管理不仅对一般知识型员工个体适用,也同样适用于高层管理者,以及像国有企业这样的组织。
王振林
2010年5月
序言
在我与本书作者振林先生的交往中,深感他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而当我看过本书的文稿后,更为他的认真和执著所感动。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十分留意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案例分析,而且有条理、有见地、有创新。
作者长期在央企任职,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有着丰厚的管理经验积淀,在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感悟,但如此深刻地把多年感受的精髓整理出来供读者分享,绝非易事。
本书对企业管理、自我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价值的可贵精神。他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诸多资源中的稀缺资源,提出知识型员工应从调整心态、聚焦注意力,提升能力、承担责任、强化沟通、融入团队、规避风险和追寻意义等方面加强自身修炼,完善自我管理等观点,足见作者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感受之深。
现代企业管理学起源于西方,但是良好的企业管理没有既定的模式,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实用的、能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中国现代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有教训也有经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企业按照本国的国情,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改造和进化,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日臻科学和规范。作者亲历了中国企业的变迁,目睹了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大量素材,集中体现在本书中。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创新发展模式。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重组和改造、不断深化企业管理的新时期,本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相信有志于加强企业管理、自我管理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
苗耕书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
中国和巴西企业家委员会 中方主席
2010年5月
推荐序二
我认识振林同志缘于几年前他曾参加过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个科研项目——“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研究”,他作为“转制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子课题负责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来我又多次在报刊上见到他的文章,例如,2006~2008年,先后在《中国人事报》、《国企》、《中国人才》等报刊上发表的“感悟:人力资源管理”、“向聋哑人学习沟通”、“心态决定高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初探”、“从德鲁克视角看国企有效管理”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他在日常工作中的所思所悟,有思想、有观点、有哲理。一个基层管理者能有这样的认识和体会是难能可贵的。振林同志给我的印象是,爱学习、勤思考、善总结、心态积极、思维敏捷、做事严谨,对管理工作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兴趣浓厚、体验深刻、见解独到,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振林同志的这部新作,就是他多年成果的荟萃。为了写序的需要,我仔细拜读了书稿,读后给了我两个强烈的震撼,第一个震撼是基层管理者能写出这样的书稿实属不易,第二个震撼是力作的形成源自“实践+勤奋”。我愿意为该书作序,推荐给大家。
首先,本书是振林同志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实践就提炼不出理论。作为一位多年担任国家大型转制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部长,在组织性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拔与任用、激励与约束、考核与评价、培训与开发等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为此,从2003年起,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他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管理活动,包括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并实施企业骨干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等。
其次,本书是振林同志勤奋探究的结果。 振林同志爱看书。这些年,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很多书,特别是管理经典。从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亨利·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到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成果管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和《公司的概念》等。他每年都要读十多本管理方面的书籍,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与此同时,他笔耕不辍,每年都撰写几万字的文章、读书报告、工作体会,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就是他多年来学习成果的累积。
最后,我赞成书中提出的很多新观点。例如书中提出,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其掌握的知识交织在一起;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其工作任务高度关联;能力的发挥依赖于人际关系和团队;能力不足和能力浪费并存等对知识型员工能力特点的分析。将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能力分为个人成熟、人际关系和工作任务三个维度。三个单维度的能力的大小、两个维度能力综合后的大小、三个维度能力综合后的大小都影响人的总的综合能力。如果没有管理工作的实践,没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解。正可谓:实践出真知,勤奋出成果。
吴德贵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媒体评论
——陈朝益
前英特尔大中华区总经理 企业教练 《新领导力》作者
本书基于思考和体验,以及源于长期实践积淀的洞察力,见微知著,归纳出值得广大知识型员工学习与实践的方法,必将有助于最终提升组织的绩效。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人心复杂,职场复杂,知识型员工管理更复杂。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并把心态二字置于企业管理环境中,分解为若干行动细节,以此助长管理水平。本书化复杂为明了,能让企业管理者在轻松阅读中获益。
——谢海峰
《销售与管理》杂志副主编
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在当代,变幻的世界、泛滥的信息、频繁的更新乃至纷乱的诱惑,使得多数知识型员工如同一部承载了过多程序甚至病毒的电脑,或全力前进却不堪其负,或效率低下、压抑彷徨,甚至停滞停摆。此时,有效的自我管理,就如同对电脑不断进行优化和杀毒,使你能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大步流星、轻装前进。是的,自我管理已经成为我们职业生涯有所成就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杨 光
《中外管理》杂志社副总编、主编
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给今天的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此种挑战,组织需要朝着增加灵活性、打造系统性创新能力的方向努力,为此,我们首先需要重温德鲁克于半个世纪前提出的“知识型工作者”概念。本书为知识型工作者的自我修炼和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指引,无论对员工还是对管理者而言都会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岳占仁
《IT经理世界》管理版主编
很欣喜在这本书中,看到对于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能力建设的知、行、言。特别是其强化沟通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企业管理中沟通的力量,以及相关利益者沟通对未来企业管理的深刻影响。
——赵敏
《智囊阅读》副主编
作者其它作品
(特价书)项目管理导论
- ¥26.00
- ¥14.30
- 项目管理:系统化方法[按需..
- 激发心灵的自我管理:知识..